
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15日電 (記者 董曉斌 郭曉瑩)記者從14日開幕的湖北省宜昌市六屆人大六次會議上獲悉,該市已建立柏臨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。該機制旨在通過實施水質“約法”,解決跨界流域生態協同保護問題,推進全流域水生態保護,助力長江大保護。
![]() |
宜昌是三峽庫壩區生態屏障和長江流域生態敏感區。柏臨河是長江的重要支流,也是宜昌重要的城中河,河流全長57.3公里,流經宜昌市夷陵區、伍家崗區6個鄉鎮(街道)和高新區生物產業園。近年來,受沿線工業廢水排放、城鄉生活污水直排等影響,柏臨河水污染日漸加劇。
為推動柏臨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修復,宜昌市在柏臨河流域建立“四級”河長組織體系,形成各級河長“定期巡查+定向督辦”常態化工作制度,構建起責任明確、協調有序、監管結合、保護有力的流域管理保護機制,實現了柏臨河河長制從“有名”向“有實”轉變。
同時,宜昌圍繞水資源保護、水域岸線管理保護、水污染防治、水生態修復等重點任務,編制完成《柏臨河“一河一策”綜合整治方案》和《柏臨河“示范建設行動”實施方案》。夷陵區、伍家崗區、高新區將柏臨河流域環境治理項目納入“湖北長江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”,通過“控源截污、內源治理、生態修復”等治管并舉的措施對流域開展整治。
此外,經湖北省政府同意,宜昌市在柏臨河流域開展相對集中水生態保護行政處罰權工作,實行一個部門、一支隊伍執法巡查監管,建立跨部門信息通報、協同調查、聯合執法、案件移送等機制,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,從根本上破解“九龍治水”難題,推動柏臨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全面保護。
宜昌市委副書記、市長張家勝表示,2021年,宜昌市將堅持生態優先,加快綠色轉型進程,狠抓污染防治,強化系統治理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;嚴格落實《長江保護法》,加強重要河流、湖泊、濕地保護治理,助力構建全方位保護、全流域修復、全社會參與的長江生態共同體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