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訊 11月24日,“逐夢‘雙一流’聚焦‘新高地’2020全國主流融媒體山東高校采風”活動走進濟南職業學院,探訪濟職強練內功建設特色專業群、筑牢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、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責任擔當。
強練內功 扎實開展學院專業群建設
2019年,教育部、財政部公布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(簡稱“雙高計劃”)建設單位名單,濟南職業學院赫然在列,機電一體化技術成為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之一。
2020年1月14日,教育部、山東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正式啟動。濟南職業學院乘“雙高計劃”和“職教高地”建設東風,堅持練內功強專業,建設機電一體化技術這一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、重點打造5G專業和實訓室、繼續發展中德雙元制和創新創業這兩個特色專業。
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涵蓋機電一體化技術、機械設計與制造、電梯工程技術、電氣自動化技術、飛機機電設備維修、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六個專業。該專業群是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、山東省高水平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專業群。機械制造學院緊密對接山東省、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發展規劃,正在形成人才培養、雙師培育、科技研發、生產型實訓、協同創新“五位一體”的校企合作模式、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、共建“雙師型”教師培訓基地提高“雙師”素質、搭建“產教研學”校企互嵌平臺提升科研與技術服務能力、整合與優化實訓資源共建新舊動能轉換實訓基地,特色鮮明,成效卓著。
電子工程學院現設有四大專業: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為山東省特色專業、國家骨干高等職業院校建設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專業;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是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群專業;智能終端技術與應用專業是山東省首家開辦的專業;微電子技術專業是瞄準國家大力發展、山東重點扶持的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重點打造的專業。四大專業精準對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。下一步學院將重點圍繞5G技術人才培養進行建設,規劃建設5G實訓室,擁有全套5G真實通信網絡實訓環境,全力服務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的培養。
中德雙元制教育項目,是國內屈指可數,十年持之以恒腳踏實地、學習鉆研踐行德國雙元職業教育、并在踐行過程中創新探索本土化的雙元制教育項目。學校積極挖掘雙元制教育項目中蘊含的豐富雙元元素,將25對雙元元素加以創新融合貫通,積極構建雙元和多元的教育命運共同體,從中德文明和文化中汲取營養、尋求智慧,探索出項目發展、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“43221”濟南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,被德國工商總會和合作德企推廣應用到其他國家。
創業學院是山東省首個校企合作創業學院,成立于2013年。學院教師關注專業發展,注重課堂改革和課程研究,積極開展各類教研活動。自2018年開始,學院響應學校號召,努力挖掘創新創業人才,以賽促教,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好成績。2020年“電子感知皮膚—基于多模態柔性技術的集成應用系統”、“海智云—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芯片”分別榮獲全國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和銅獎。值得一提的是,濟南職業學院是山東省唯一兩項目全部入圍全國總決賽的學校。
把準方向 探索出符合自身實際的頂層設計
學校在辦學治校的頂層設計中貫穿改革創新理念,制定了“雙高計劃”與“職教高地”建設任務齊頭并進的發展規劃。學校對標國家、省、市的具體目標和要求,結合自身實際,長遠規劃,特色發展,形成了“實施‘8大工程’,筑牢‘4梁8柱1平臺’,保障‘8&6創新發展’計劃”總體建設和發展思路。
明確“8&6創新發展”主線,通過提升“教師發展力、專業競爭力、品牌創作力、科研生產力、教育向心力、學校影響力、辦學新活力、濟職戰斗力”這“8力”,實現服務高水平職教高地建設、打造高質量辦學職教品牌等“6高”建設目標,全面提高學校支撐、引領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。
做好了規劃還要有實施路徑。學校在科學規劃“高地”建筑框架基礎上,出臺了具體的施工圖和路線圖,一是通過“4梁8柱1平臺”建設筑造“新高原”。推進“職業教育信息化(智慧校園建設)平臺”(1平臺)建設為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保駕護航,以“技術技能創新服務、區域經濟社會服務、國際職業教育合作、雙高隊伍建設質量、學校治理能力水平、立德樹人三全育人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、技藝文化傳承創新”(8柱)建設為支柱,打造“職業教育特色黨建引領,人才培養培訓質量提升、專業群高水平建設發展、校園文化特色主題鮮明”(4梁)的“新高原”。二是實施“8大工程”,打造“新高峰”。以項目建設作為主抓手,高位推進,突出補短板、強優勢、擴規模、占要點,增強“雙高計劃”和“職教高地”項目建設后勁,在筑造“新高原”的同時打造“新高峰”??茖W謀劃重大項目,把項目謀劃作為“先手棋”,圍繞學校高質量發展需求,開展治理能力提升工程、教學條件保障工程、師資水平提升工程、培養質量提升工程、產教融合發展工程、服務國際產能合作工程、信息化2.0建設工程和校園文化建設工程等八大工程,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。
學校在規劃圖上不僅標注了“雙高計劃”和“職教高地”的建設內容、責任部門,更重要的是還為每一項關鍵任務確定了精細化的“技術指標”,并配以嚴格的考核評價體系,將“雙高計劃”和“職教高地”建設的基本創新改革任務落實到了日常工作,通過緊盯“1234”,確?!案哔|量”。
做好1項基本工作,高質量完成雙高項目建設(“1~10”目標)學校高質量建設發展的1~10目標:
1個中心“強”教學——黨建引領,強化教育教學工作,確保人才培養質量;
2大重點“正”方向——培養和培訓雙肩并重;
3個鏈條“順”工作——通過制度鏈、標準鏈、程序鏈的建設,逐步理順工作關系,評價工作效果,提升工作效能;
4項基本“補”短板——對標分析補短板,加強學??茖W研究、社會服務、文化傳承與創新、國際合作與交流4項辦學基本職能工作的建設。對標分析補短板,加強4項辦學基本職能工作的建設;
5支隊伍“強”師資——加強領軍人才、專業(群)帶頭人、專業主任、骨干教師、“雙師型”教師隊伍建設;
6大項目“亮”特色——產教融合、競技比賽、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、資源建設(專業、課程、教材等)、辦學基礎條件建設、創新發展高地試點工作建設(試點本科、長學制、分類招生、1+X等);
7項改革“提”活力——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辦學體制與機制、人才引進與管理、職稱評審與聘任、績效獎勵與分配、專業設置與管理、課堂建設與認定、質量考核與評價制度,提升辦學活力;
8項章(規)程“助”發展——修訂和完善學校章程、職教集團(產教聯盟)章程、黨委會議事規程、校長辦公會議事規程、職工代表大會規程、學術委員會規程、專業(群)建設指導委員會規程、校企合作理事會章程;
9群建設“顯”實力——分級建設好機電一體化技術、新興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、信息通信設備制造與應用、文化創意服務、現代金融、智慧物流、智慧旅游、汽車智能技術、學前教育九大專業群;
10類指標“評”成效——大賽獲獎(教師、學生比賽,職業院校技能大賽、互聯網+創新創業大賽、課外學術科技作品、創業計劃大賽等)、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、招生就業率、教學成果獎、名師(教學創新團隊)數量、合作培養數量(高端產業、產業高端)、科研服務及技術轉讓到賬額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、50強系列(教學、學管、就業、實習、國際辦學、資源建設等)、其他國家級項目(專業(群)教學資源庫、在線開放課程、產教融合基地等)。
重視2個保障計劃,高要求推進創新發展建設(“2全”計劃):
全員質量提升計劃——通過大討論、大改革、大實踐活動,提升現代職業教育理念,為學校改革發展獻言獻策;
全面創新發展計劃——通過學校創新發展報告會、年度總結表彰會等活動,促進各部門解放思想、創新發展
理順3種對接關系,高精度實現工作科學布局(“3與”策略):
項目建設與日常工作之間的關系,科學研究與實踐應用之間的關系,改革發展與精準施策之間的關系,提高學校辦學效益、效率和效果。
關注4塊基本建設,高標準完成重點督辦項目(“2468”建設):
開設2個講堂——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講堂,講理論,講成果;人才培養創新改革講堂,講過程,講策略,將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改革沁心入腦,使學校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改革進入快車道
規范4項標準——專業教學相關標準、課堂教學認定標準、學生(學員)畢業標準、專業建設評估標準,確保質量底線,打造人才培養(培訓)特色亮點
建好6個中心——職業教育研究中心,組建職業教育研究智庫,開展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;教師發展中心,針對教師能力標準建設,開展能力提升培訓,細化教師工作標準,開展工作水平評估及其他針對性的研究與實踐;科技創新暨成果轉化中心,加快科技創新團隊建設,開展創新管理,提升成果轉化率;產教融合中心,促進校企共生,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;技藝傳承中心,加快技藝傳承工作室的建設,推行拜師學藝、技藝傳承;傳統文化教育(勞動教育)中心,針對傳統文化教育開展針對性研究,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。
推動8“改”工作——制度改革,促進各項工作齊頭并進;文化改觀,推動學校物質、精神、制度等文化的整體建設,體現職教特色、區域文化、學校亮點;管理改優,推動智慧校園建設,開展二級管理的探索與實踐;試點改制,開展“四不像”研究,試點推行體制機制改革;場所改造,智慧教室、理實交互式實訓室、智能報告中心、學生生活及活動場所等的建設;考核改良,推行項目化考核鑒定,保證“出口”質量;質量改進,持續推進診斷與改進工作;效率改善,提升日常服務管理的質量。
學校從實際出發,鼓“實”勁、辦“實”事、求“實”效,顯“實”力,緊緊抓住“雙高計劃”和“職教高地”建設的有利契機,認真研究政策,系統規劃頂層設計,積極探索創新,全面推動學校改革發展。
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和區域經濟發展 濟職人在奉獻擔當
坐居蟠龍山下,身為濟南市屬高校的濟南職業學院步入各項事業發展的快車道上。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、山東部省共建國家“職教新高地”建設給學校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。如何抓住機遇,充分用好政策紅利實現長遠發展?“答案當然是扎根濟南、服務濟南、助力濟南經濟社會發展?!睂W校黨委書記王春光肯定的說。
濟南職業學院是國家骨干高職院校、國家優質高職院校、國家“雙高計劃”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、山東省示范性高職院校,位列山東實施“雙十”重點建設工程10所高職院校名單。成功申報并躋身這些“重量級”榜單的動力之源之一是學校扎實的專業群建設。近年來,扎根濟南、服務濟南,以專業群建設為支點,撬動學校整體發展的車輪,成為該校師生的共識。
濟南市作為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,重點發展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、量子科技、生物醫藥、先進材料、產業金融、現代物流、醫療康養、文化旅游、科技服務“十大千億級”產業。根深,方可葉茂。濟南職業學院扎根省會城市這片沃土,緊密對接新舊動能轉換“雙十”產業發展,依托國家骨干專業形成了裝備制造、電子信息、文化藝術、財經商貿等7大專業集群。
如果說依托濟南區域產業建專業,為濟南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,是學校專業群組建的初衷,那么依托專業促進產業發展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,則是學校專業群組建的碩果。
學校圍繞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,依托山東省高?!笆濉惫こ碳夹g研發中心、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基地、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,參與“企業壓力機產品頂料桿流水線的安裝與調試”“小件齒輪智能制造單元規劃設計和設備自動化”等企業技術攻關、技術培訓項目17項,社會服務到賬額815萬元。近兩年完成技術培訓、技能鑒定26168人次,獲發明專利2項、實用新型專利36項。專業群近五屆畢業生平均就業對口率93.1%,用人單位滿意度98.55%,學生就業滿意度90.25%。
近年來,濟南職業學院積極探索和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,取得了一個個可喜的成績。學校連續十二年被評為山東省文明單位,去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校園;獲得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、山東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;主持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4個,山東省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2個、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。近五年,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23項,在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61項,在中國“互聯網+”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2項,在“挑戰杯”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2項。
未來,濟南職業學院將持續優化頂層設計,緊抓機遇,勇攀高峰,發揮自身特色,緊密對接濟南產業需求,為濟南對接三大國家戰略,實現建設國家中心城市、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濟職力量。